张家港 [切换站点]
热门站点
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街头巷尾  >  励志:为免学费跪在校长面前,上大学背着疯娘跋涉千里
励志:为免学费跪在校长面前,上大学背着疯娘跋涉千里
2022年06月13日 22:50   浏览:21737   来源:九哥


14年前“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”的新闻,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。

而作为当时主人公的他,还在2020年9月的“2020寻找最美教师”的发布仪式上,获得了“最美教师”称号。


刘秀祥来自贵州省望谟县。

幼年遭逢变故,母亲患有精神疾病,从小学开始,刘秀祥便一直照顾母亲,带着她去读初中、高中。

2008年,他又带着母亲去山东临沂上大学,事迹广为人知。
 
大学毕业后,刘秀原本有很多机会拿到高薪职位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但出乎意料的是,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高薪工作。

带着母亲重新回到他好不容易逃离的大山,去当一名乡村教师……


父亲病故,母亲“疯”了
年幼的他撑起整个家

1988年,刘秀祥出生在贵州省望谟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,家里以种地为生。

除了父母,家里还有两个姐姐,一个哥哥,一家六口虽然过的清贫,但也温馨快乐。
 
变故发生在4岁那年。

父亲突患重病,一年内便猝然离世,母亲深受打击,从此患上间歇性精神病,失去自理能力。
 
本就清贫的家顿时塌了下来,勉强靠哥哥姐姐种地维持生活。

因为不堪生活的困窘,哥哥姐姐也相继离家出走,从此杳无音信。

在刘秀祥的记忆中,三年级以后,家里就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了。
 
10岁的孩子,尚是需要母亲照顾的年纪,但刘秀祥却反过来开始照顾母亲。

每天天不亮,他便起床砍柴、刨地、种玉米,和乡亲们一起去挖药材,挣取微薄的生活费,放学回家还要给母亲做饭、洗脸、梳头。

尽管日子过的如此艰难,刘秀祥依然坚持上学读书。

从书本中,他看到了山外面更大的世界,那令他无比向往。

刘秀祥默默下定决心,他要刻苦读书,要考大学,要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。
 
小学毕业,刘秀祥以摸底考试第一的成绩,免费上了一所邻县的民办中学。

这个早已独自扛起生活重担的孩子,决定要带母亲一起去邻县读书!

顶着乡亲们质疑的目光,刘秀祥带着母亲步行了4个小时来到了邻县。

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用稻草搭了一个棚子就是家,就此开始了半工半读的艰苦生活。
 
初中三年,刘秀祥一边读书,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干各种兼职。

捡垃圾,搬砖头,抬水泥、和泥浆、卖报纸……

所有能干得来的工作刘秀祥都做了,每星期能赚20块左右,这是他和母亲所有的生活费用。
 

中考前夕,班主任考虑到他家境艰难,推荐他考中专师范院校,但一心想考大学的刘秀祥没有接受建议。
 
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邻县的安龙一中,再次带着母亲辗转来到安龙县。

高考落榜,梦想夭亡
他一度万念俱灰

高中考上了,学费和住的地方又成了新的问题。
 
刘秀祥四处寻找,以一年200块的租金,从一位老爷爷那租了一个四面通风的闲置猪圈,用编织袋围起来,就成了和母亲蜗居的小家。
 
自尊心很强的刘秀祥,没有声张自己的困难去求助,而是坚持靠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。

为了赚学费,他跟着老乡去水电站打工,一天工作18个小时,换来1000多块的学费。

上了高中以后,课业繁重,晚自习上到11点才结束。

刘秀祥没回家睡觉,而是继续捡废品,一直捡到早上4、5点,回家洗把脸再去学校上课。


2007年,刘秀祥参加高考。

因为长期熬夜和营养不良,高考前夕他患上了重感冒,因为没钱买药,只能坚持带病高考。
 
辛辛苦苦多年,咬着牙用生命读书,命运却在最重要的关头,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:
 
平时成绩很好的刘秀祥,高考以6分之差落榜。
 
刘秀祥大受打击。

他从未觉得上天如此不公平,“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失败,但我不可以。所以我当时非常绝望,一度想自杀。”
 
绝望至极的刘秀祥翻看起自己的日记本,他想在离去前回顾自己的人生,看看自己十几年都经历了什么。
 
翻来看去,不是“妈妈今天又犯病”,就是“妈妈又不吃东西”等心酸的过往。
 
直到他翻到自己2002年5月19日记下的一句话:
 
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,你回头一看,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。
 
 
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,让刘秀祥顿时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。
 
“比起那些孤儿来说,我至少还有妈妈在。有她在,就有家,就有牵挂。”
 
刘秀祥决定再复读一次。

为了请求进入学校免费复读,他连续去了5、6所高中,但都被拒绝了。
 
当他第五次找到同一所学校的校长时,一向看重自尊的刘秀祥,扑通一声跪在了校长面前:

“虽然我没有钱读书,但是请你相信我,一年之后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。”
 
这一跪里,饱含着一位学子艰难求学的啼血心声。

那位校长终于被刘秀祥的坚持不懈所打动,让他进入复读班学习。
 
皇天不负有心人。

2008年高考,刘秀祥成功考取了临沂师范学院,命运第一次为他开了一扇天窗,透进了阳光。

千里背母上大学
他拒绝外界的捐助

考上临沂师范学院后,刘秀祥百感交集,抱着妈妈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。
 
可上网一查他却傻了眼。

3000多元的学杂费,对他来说犹如天文数字。

当时,刘秀祥掏空了裤兜,也只能拿出来60多块。
 
“无论如何,这学我一定要上!”刘秀祥心想。

只要他能在开学前挣够和妈妈去山东的路费,到时候只要能读书,无论学校开什么条件,他都答应。
 
为了挣路费,刘秀祥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去铁矿车间打工,一天工作18个小时。
 
开学前夕,刘秀祥揣着自己挣来的2000多元路费,背着行李,带着母亲,千里北上。
 

也就是在这时,刘秀祥“千里背母求学”引起了媒体的关注,他的事迹在各大报纸和媒体传播开来。

贵州电视台、《贵州都市报》、《沂蒙晚报》、《人民日报》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刘秀祥多年的艰难求学救母之路。

他被冠上“贵州第一孝子”称呼,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。


在大规模宣传和报道下,众多企业、好心人纷纷向刘秀祥伸出了援手。
 
面对帮助,刘秀祥的反应却出乎人们的意料。

在大学校园的报刊亭里,他看到刊登自己事迹的报纸,第一反应不是感动,而是花了几百块钱,把这些报纸都买了下来。

与此同时,他还拒绝了大部分的资助,尽管那些钱能让他和母亲的生活受到极大的改善。
 
为什么要这么做?

刘秀祥有着自己的倔强:

“我不要关爱,不要同情,也不要可怜。一个人的困难和挫折,不是他向社会索取的资本。
 
从幼年起就独自承担风雨的刘秀祥,有着自己的自尊和骄傲,也早已习惯靠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。

“也许接受了资助,我的生活会更好一些,但我可能也就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。”
 
进入大学后,刘秀祥接受了学校给母亲安排的住宿,一边学习,一边兼职赚钱。

摆地摊,做酒吧服务生,宾馆服务员,做家教……

刘秀祥又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。
 
难以想象的是,尽管经济困难,刘秀祥依然在伸出援手帮助别人。

他把自己大学所赚的工资掰出一半来,定期寄给他在初中捡废品时认识的三个弟弟妹妹。

其中的两个分别在2009年、2010年考上了大学。
 
因为从小便经历苦难,他对别人的处境、苦难,更能感同身受。
 
大学毕业后,一些企业伸出橄榄枝,主动邀请刘秀祥去他们的公司工作。

北京一家公司甚至开出毕业年薪55万的优厚条件,邀请他去入职。


对于一个从山里走出的孩子来说,这些条件不可谓不诱人。

刘秀祥思索之后,仍然拒绝了这些邀约。

原因无他,“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去应聘,而不是因为我被同情和可怜。”

一通电话,让他选择返回大山

2012年,大学毕业的刘秀祥进入临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,月薪1w2,公司有意培养他成为管理层。
 
就在这时,家乡打来的一通电话,动摇了刘秀祥留在城市的想法。
 
电话那头是他资助的三个孩子里最小的妹妹,刚刚初三毕业。

她说:“哥哥,我不想念书了,我要嫁人了。”
 
当时刘秀祥已经把学费都打给她了,却仍然没有让她回心转意。

这件事让刘秀祥重新开始思考一件事:“钱和梦想到底哪个更重要?
 
读书到底是为了钱,还是为了梦想?

刘秀祥想到自己,他能走到今天,全靠梦想支撑:

“如果没有梦想,在人生的任何一道坎,我早已倒下。”
 
他已经成功走出了大山,看到了外面的世界。

但在他摆脱的那个小山村,里面依然有无数和他一样的孩子,正在迷茫和挣扎。

“他们缺少一种精神动力的支撑,我想让他们真正看到我,我想告诉他们,既然我可以走出来,他们也可以。
 
曾经花了十几年拼尽全力走出大山的刘秀祥,决定回到大山。

他怀着一腔热血,带着母亲重新回到了贵州望谟县。

 
在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教师招考中,刘秀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特岗教师,后被调到望谟县民族中学任教。

他始终没忘自己为什么要回来。

“如果我回来能改变一个孩子都够了。我想让孩子们知道,努力读书对改变命运的意义,激励孩子们去勇敢追求未来。”

接手“差班生”
他让全班47人考上大学

2015年,刘秀祥主动从一位老师那里接手了高一年级一个“差生班”。

这个班级里的学生中考时进来的成绩极差,满分700分,最高分的一个孩子只考了258,最低分才105。
 
想要改变这样一个班级,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。

刘秀祥还记得当时刚刚接手这个班级时的状态:“孩子们抽烟的,喝酒的,谈恋爱的,沉迷网络的全都有。”
 
刘秀祥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,让他们知道自己为何而学。
 

在当地,九年义务教育制之外的高中教育不被人们所重视。

很多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,没有目标,整天迷茫度日。

针对这个情况,刘秀祥策划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,目的就是和孩子们聊天,让孩子们弄清自己来上高中是为了什么。

“你可以回家种地、可以去上职高、也可以去打工,为什么要来读高中呢?”
 
他告诉这些学生:

“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方向。”

“我们没办法知道自己十年、二十年后是什么样子,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,你现在的行为,可以决定你的未来。”

尽管是“差生班”,刘秀祥从来没有放弃这些孩子,他也从不给孩子们设限。

他认为,一时是差生,并不代表一辈子都是差生。

他常常对学生们说:

“我们现在一无所有,并不代表我们未来也是一无所有,一定要自信。”

为了让学生打心眼里相信这些话,刘秀祥把他在最艰难的时候都不愿向别人透露的经历,做成励志演讲的教材,来激励孩子们,给他们树立信心。

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,他轮流带着班级里的孩子们,参观自己初中前住的破旧又漏风住的屋子,尽管那是一段让他每回忆一遍就揭开一遍伤疤的过往。


每次他都用同样一句话来结束:“相信奋斗的力量。”

刘秀祥告诉这些孩子,“我们曾经都一样,我们有着同样的命运。”

他想成为这些孩子背后的精神支柱。

他还让学生在想要放弃的时候,去网上搜索他的故事,“看,祥哥就在那个地方”。

此外,刘秀祥还坚持和孩子们交朋友,用温暖来关爱他们。

每周末他都亲自下厨,邀请学生来家里吃饭。

“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,我想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。”

为什么做这些就能改变孩子们心里对于学习的愿望?

在刘秀祥看来,教育这件事,其实就在琐碎的生活细节中,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。

应该要以做朋友的方式,去传递教育的理念,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 
在刘秀祥的言传身教和鼓励下,这群孩子们逐渐地被唤起了学习的渴望。

他们亲切地叫他“老班”,相信知识能够改变未来,真心地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奋斗。
 
三年过去,这个曾经的差生班脱胎换骨,47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。

那个当初中考258分的同学,高考考出了586分的好成绩,那个105分的孩子,也成功考上了大学。

为了资助学生
他的演讲开始“收费”

在教学的空余时间,刘秀祥干的最多的一件事,就是骑着摩托车去家访,把那些辍学的孩子拉回学校。

望谟县极度贫困,95%以上的土地是山路丘陵,深山区的老百姓对教育不够重视。

在十余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,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6%。

刘秀祥想要影响更多的孩子。

在任教生涯最初的7年里,他跑遍了每个乡镇去做家访,骑坏了8辆摩托车,成功把四五十个孩子劝回了学校。
 
每次家访前,他都打开摩托车上的音响,播放着自己的故事和经历,这样就能把乡里乡亲都吸引过来。

他就是要向更多的人传递一个观念:

“读书是有用的。我就是因为读书,才走到了今天。”

 
但是家访也有挫败的时候。

一个已经上到高二的女孩子突然辍学了,因为她的父母觉得读书无用,觉得“女孩最终是要嫁人的”,坚持让她去打工。
 
刘秀祥急坏了,他反复跑了这家8次给父母做思想工作,表示自己可以出学费,但全都无功而返。
 
那个女孩去了电子厂工作,收入不理想,还天天加班。

一年后她回来对刘秀祥说:

“老师,我想回来读书。”
 
这件事让刘秀祥感到自责:“如果我当初再多做一次思想工作,这个孩子没必要多受这一年的苦。”
 
这些年来,刘秀祥把一半的工资都花在了孩子们身上。工资不够怎么办?

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资助更多孩子。

他发动自己读研究生的大学同学,请他们找相识的教授来资助这些困难的学生,同时,他也利用起了自己的演讲技能谋求资助。
 
以前外面邀请他去演讲,他都是直接去。

但是现在,他直白地说:“我要钱。”
 
他开始为每一次演讲做特殊定价:“讲一场,资助两个学生。”

有时一天三场讲下来,就能有6个学生受到资助。

 
从2012年开始,刘秀祥自己对接资助的学生达到1900多人。2020年9月,他还为101个今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对接了资源,金额达到290多万。
 
让刘秀祥更高兴的是,2020年高考,望谟县本科上线率 64.44%,在9个县市中排第三。

而5年前,望谟县的这一数据仅为12.2%,排在倒数第二。
 
越来越多的山里娃正在走出去,许多孩子成为了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。

正如他始终对学生们说的那句:

“唯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,有更好的未来。”
 
现在,刘秀祥担任着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,也是一名历史老师和班主任。

每天放学,刘秀祥依旧会先回到家照顾母亲。

他有了自己的家庭,妻子也是一名教师,一家人的生活温暖而平凡。


对于未来的乡村教育,刘秀祥则希望,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到祖国偏远的地方任教。

因为越是偏远的地方,越需要优质的教育、优秀的教师。

同时,他也对望谟学生们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:

“每一个孩子,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。无论他出生在哪里,在怎样的家庭和怎样的环境。望谟的孩子,未来一样会成为国家的栋梁。”

他时常对身边的老师说:

“我们做老师的,要做孩子生命中的贵人。要有这种思想、境界、格局,去把孩子们带出来。”


回顾刘秀祥二十余年的经历,是一部命运抗争史。

吃透了人生所有的苦,他有无数个瞬间、无数个理由倒下,但他选择一一扛过来,知识这一线光明是他始终的追求。
 
面对那段艰辛的过往,刘秀祥曾在两年前说:

“我更愿意大家看到12年后的我,而不愿意大家看到12年之前的我。”
 
如果说,那个12年前的他,是和不公的命运抗争,最终从大山走出的自渡者。

那么这个12年后的他,则是深思熟虑后,重新回归大山的渡人者。
 
选择回到大山不难,难的是在经历过那样的苦难后,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清醒,毅然放弃城市的光鲜回到家乡,只为了带更多山里的孩子同样看看外面美好的风景。
 
平凡人的伟大之处,就在于能做出一个看似平凡、却能影响他人一生的决定。
 
“我坚信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。”
 
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刘秀祥用自己脚踏实地的人生,为这句话做了强有力的注脚,也让我们相信,奋斗的力量,可以真正改变未来。

头条号
九哥
介绍
推荐头条